斗鱼获得2023年英雄联盟LPL赛事直播权******
1月9日,国内领先的“以游戏为核心的多元化内容生态平台”斗鱼正式宣布获得2023年英雄联盟职业联赛(简称:LPL)赛事直播权。与此同时,斗鱼还将获得二路直播、主播OB、复盘节目等内容权益,以及LOL资源制作宣传视频和文字内容,如重播、集锦、新闻和评论等多元化内容。
时隔一年,重新采买LPL赛事版权的斗鱼迅速获得全网关注。
据了解,斗鱼从2021年末起宣布采取“选择性采买版权”策略,即“充分评估每一个赛事版权的流量和变现端可实现的价值,最终确定是否采买版权以及采买价格”。整个2022年LPL和S赛赛程中,网友们希望能在斗鱼和主播们一起看英雄联盟比赛的呼声不断。
对于目前采买LPL版权的决策,斗鱼方面表示:英雄联盟是斗鱼最核心的游戏内容之一,平台充分考虑了用户希望来斗鱼看LPL的强烈需求,决定继续陪伴用户见证冠军战队的诞生。事实上,作为国内游戏用户规模巨大的游戏社区,斗鱼拿下LPL赛事版权,实属众望所归。斗鱼拥有业内最多的头部英雄联盟主播、完善的游戏内容体系和活跃、繁荣的社区生态,更有能力将赛事权益发挥出最大价值。尤其在英雄联盟赛事运营上,斗鱼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,长期为英雄联盟游戏生态的繁荣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。
1月14日,2023年度LPL春季赛即将打响。据斗鱼官方透露,米勒、管泽元、余霜、娃娃、雨童等众多官方人气解说,Doinb、金贡、微笑、若风、xinyi、草莓、卷毛等职业选手,将会同步进行精彩的赛事OB。同时,斗鱼将继续深挖电竞爱好者们多样的观赛需求,展开差异化、多元化、精细化的赛事运营。在赛前、赛中、赛后不同赛程阶段,斗鱼将打造专业向、娱乐向等不同风格的二路直播,推出《这场怎么说》《主播马后炮》《热饭开锅》等一系列精彩的赛事衍生节目;在非赛事直播时段,斗鱼也将利用赛事点播回放功能,结合视频集锦、图文攻略、社区话题讨论等,为用户提供一个自由、活跃的社交阵地。
过去一年,斗鱼在提升运营效率、创新服务体验方面下足了功夫,已经为用户打造了活跃、繁荣的“以游戏为核心的多元化内容生态”。依托平台肥沃的电竞土壤,斗鱼势必能够最大化发挥赛事版权的价值,反哺英雄联盟游戏生态,与其实现1+1>2的合作效应。
新赛季开启,重新拿到英雄联盟职业联赛版权“号码牌”的斗鱼,将跑出怎样的成绩,值得期待。
数字藏品“破圈”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提速****** 1月16日,中国银联推出的“用银联 纳百福”系列数字藏品(第三期)开通线上申领。该系列数字藏品用100句祝福绘成100张“福”字帖,前两期一经上线就受到众多用户青睐。近年来,已有多家机构布局数字藏品赛道,助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,探索银行与客户交互的新途径。 探索新形式 1月16日,中国银联推出的“用银联 纳百福”系列数字藏品(第三期)开通线上申领。该系列数字藏品活动,通过区块链技术,将“福”字制成数字藏品,每一份数字“福”字在银联区块链上形成唯一标识,可永久存证。该系列藏品用100句祝福,绘成100张“福”字帖,每款“福”字发行1万份数字藏品,每位用户每款“福”字限领1份。 该藏品分别于1月5日、1月11日、1月16日、1月21日进行四期发行。本期发行量为20款,共20万份。就前两期发行情况而言,该系列数字藏品相当火爆,在1月11日10时上线的30万份“福”字,截至1月12日下午已被全部领完。 此外,中国银联1月9日还推出“五兔迎春”数字藏品,分别以航天、海陆丝绸之路、农业、工业、体育为主题设计了五个不同的兔子形象。 近年来,金融机构纷纷布局数字藏品赛道,并以新奇的形式成功“破圈”。中国银行在第五届进博会期间,限时发行3款特色数字藏品,并结合3D互动带来立体化的数字珍藏体验。 除参与数字藏品发行外,部分银行还深耕数字藏品的保存、分享、使用等功能。例如,工行发布的手机银行8.0版本中,在首页添加“数字藏品馆”专栏,还将通过活动抽奖、任务触发、限时领取等多种形式不定期限量发行数字藏品,用户可领取、查看和使用工行发行的数字藏品,并将数字藏品用于头像,塑造独一无二的数字形象。 助力数字化转型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,2022年以来,已有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、百信银行等十多家金融机构推出数字藏品。在分析人士看来,当前银行业正处于深度转型的进程之中,借助此类形式能够顺应市场关注热点,拓展品牌影响力,也能在打造多元金融生态方面作出创新。金融机构通过发行数字藏品,在提升用户活跃度的同时,也有助于促进数字金融业务的发展,丰富产品与服务种类。 例如,此次中国银联推出的“用银联 纳百福”数字藏品就需要用户下载云闪付App才可申领,参与部分活动还需要进行注册和绑定银行卡实名认证,这都有利于数字金融业务的推广。此外,在该活动中,还包含了信用卡分期免息、消费支付返现等福利。 中国银行也表示,对元宇宙产品的创新是中国银行顺应数字经济发展、构建数字金融的全新探索,中国银行也将始终秉承“融通世界 造福社会”使命,持续推进“金融+科技+场景”转型发展。 “目前数字藏品被年轻人广泛关注,既新颖又有热度,并具备成本低且自带礼品的属性,是银行与客户交互的新途径和桥梁。”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称,另外,数字藏品属于数字科技范畴,从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的角度来看,银行也会积极布局该赛道。 坚持与实体价值对应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,目前银行业推出的数字藏品主要还是以营销宣传为主,未来可进一步加强数字藏品在多种金融场景中的运用。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,可将数字藏品与银行传统业务进行融合,赋予传统业务新的生机与活力,在巩固客户、打造银行多元生态方面做出创新改进。 东北证券传媒行业首席分析师宋雨翔认为,未来数字藏品产业的核心可聚焦在平台端。“平台直达终端客户,具有用户运营优势,再通过转赠交易等玩法增加用户参与黏性,获取收益。” 此外,在数字藏品“去金融化”的基调上,银行要避免夸大宣传,并引导客户理性收藏。对合作的第三方平台进行资质审核,避免数字藏品出现金融化、证券化等乱象,避免在二次转卖中引发金融风险。 渤海银行副行长、首席风险管理官赵志宏曾撰文表示,数字藏品经营中,对风险乱象的有力防范、对监管合规的及时落实是至为重要的。数字藏品应该以服务于实体经济、促进社会福祉为最终价值的落脚点。商业银行坚持数字藏品与“实体价值”的对应性,坚决避免数字藏品被“过度创新”,成为炒作工具。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![]() 彩神地图 |